学校新闻 News

科桥精英讲堂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书记李琳怡:我和你,与我们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所涉及的社交逻辑与心理因素,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4月20日,科桥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书记、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李琳怡老师进行题为“我和你 与我们”的心理学讲座。



讲座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沉浸式的体验中逐层讲解交往姿态、交往三要素、如何交往、如何正确表达感受与需求、如何提出请求,进而解读人际关系中隐藏的心理学知识,深入挖掘交往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巧妙揭示人们内心深处的行为动机。


趣味体验环节,拉开课堂精彩序幕



人际交往的四种姿态


 

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姿态有四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

 


01

讨好型


讨好型交往姿态表现为单膝跪在地上,左手放在心口,右手向上呈邀请的姿势,头微微上扬。

这种交往姿态在表达什么?

  • 单膝:我的姿态是比你低的

  • 捂住心口:我想要保护自己

  • 向上伸手:向他人祈求、征得他人同意

这种交往姿态下的常见想法:

  • 我应该永远对别人和颜悦色

  • 我绝不能让别人生气

  • 这全是我的错

 


02

指责型


指责型交往姿态表现为挺直脊背,一根手指指向他人,另一只手叉腰。

这种交往姿态在表达什么?

手指指向他人,表现出高一等与低一等的“阶级”模式,在这种姿态下仿佛可以站在制高点指责他人。

这种姿态下的常见想法:

  • 你从来没做对过一件事

  • 都是你的错

  • 都怪你

 

通过对交往姿态动作的模拟,让同学们揣测并体验该姿态下的心理状态



03

超理智型


超理智交往姿态表现为站得笔挺,手臂抱在胸前,头扬起,眼睛看向天花板。

这种交往姿态在表达什么?

大脑象征冷静理性,这个姿态下,头向上代表我认为脑子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要抬起我高贵的头颅,仿佛伫立在世界之巅。

这种姿态下的常见想法:

  • 一个人必须有才智

  • 一个人必须冷静和镇定



04

打岔型


打岔型交往姿态表现为弯着腰,手臂下垂,随意摇摆,目光看向自己的腿。

这一类型常常游离在外、听而不闻,这样可以打太极、避开冲突,不在意他人的感受。



在现实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四种姿态进行联想,会将讨好型与“善良”联系、将指责型与“脾气火爆”联系、将超理智型与“聪明”联系、将打岔型与“搞怪”联系。


其实,四种交往姿态并非一成不变,人们会在不同的情景下,选择不同的姿态进行社交。正确认识四种交往姿态背后的逻辑与心理因素,是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第一步。

 


交往三要素


 

自我(我)、他人(你)和情景(我们),是交往的三要素,同学们经过上一轮的动作模拟与心理揣测,不难发现:


讨好型缺少自我;

指责型缺少他人;

超理智型缺少“我们”,即情景;

打岔型一无所有。



李琳怡老师用一句话总结四种交往姿态如何获取其缺失的交往要素:站起来看到自己,手放下看到别人,手放下、头低下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直起你的腰把这个情景纳入到你的沟通里来。



如何表达



从姿势的转变上,我们知道了如何改变人际交往中的相处模式,那么如何从言语上进行改变?


李琳怡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别人。知易行难,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四个极易混淆的概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你的观察是否带上了主观评判?

你是否分得清什么是感受?

你的需求表达清楚了吗?

你的请求真的传递出去了吗?


李琳怡老师随机采访现场同学,询问同学们的观察、感受,并进行概念讲解


真正的观察源自看和听,而非评判;真的感受是“我感到”,而非思想;真正的需要是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行为;真正的请求是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


随后,李琳怡老师用大量的例句辨析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四个概念:



通过本次讲座的讲解与体验,同学们对于人际交往中的逻辑与内在心理动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科桥将继续邀请高校博士、教授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


感谢本期嘉宾李琳怡老师的精彩授课,也期待精英讲堂下期开讲!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4006-321-557
招生资讯邮箱:kqenrollment@kqalevel.com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欧高路钟家弄74号
沪ICP备1605388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