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我校邀请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投融资分会理事王卫华开展题为“成长的脚步 探索的激情——个人成长与经济学思考”的知识讲座。讲座伊始,王卫华老师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及成长感悟,他指出挫折是常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面对挫折,但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用自己的决心、理想和信念去不断奋斗拼搏,并希望大家今后能够不断开拓全球视野,脱离单纯的学生身份,以“地球人”的思维看待自己、看待问题,提升全球胜任力。从选择、价值和理性三个角度,王老师与现场师生展开了进一步交流,他强调,经济学可能不会让人们变得更有钱,但是可以帮助同学们在选择上知进退,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理性思考。相机抉择是经济学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意思:
· 任何事都是在变与不变中发生的,并非固定不变的模式;
· 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清醒做出决策,要勇于决策、敢于决策并承担决策的后果,相机抉择的结果都是决策的行为
· 没有最佳,只有更优化。
选择大于努力,尤其对于人生重大问题。选择是“选方案”,而非“拍脑袋”,为了做好选择,首要的是解决选择的方案制订。其次是尽可能文字化和数量化可选方案。价值观,是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它影响你的行为、情感、态度,看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价值观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是与非、对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定义。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此时要调整好心态,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悟:要敢于选择,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选择,用理性的思维做出选择,而非一时冲动做出选择。以西方经济学为切入点,王老师为现场师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九大基本原理与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随着王老师讲解的深入,同学们了解到在经济学研究时,需要先对现象进行观察,再通过正确的逻辑方法做出合理的假设,形成逻辑雏形,最后进行实证,即经济学研究需要正确的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除此之外,通过2023年经济展望研究与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协同研究,王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经济学研究在生活中的实践与成效。由于时间关系,王老师简单介绍了经济分析框架机制探索的四个问题:三次产业划分问题、“三驾马车”问题、科技、资本与劳动的问题以及外部性问题,并给大家留下三个问题探讨: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各是多少才不会导致流动性危机?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相关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交流
此次讲座的学习,不但打破了同学们的传统理学思维,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带领同学们走进了新的世界,解读宏观政策,预判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