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需要实践的印证,专业的视野在行走中得以开阔。11月12日,在升学指导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各年级学生与升导老师、班主任一同出发,兵分两路,走进企业一线,开展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参访学习。

作为融合健康、环保与生态理念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开能健康净水产业园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绿色制造的窗口。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大家依次走进自动化制造车间、多媒体调度中心、全水回用负排放系统、屋顶有机菜园等特色区域,切身感受科技如何赋能环保,工业如何与自然共生。

在滤芯生产车间,工业互联网的图景真实展现:从供料、吹塑、缠绕,到固化、打包,全流程由电脑操控与机器人协同完成。同学们亲眼看到,如何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兼顾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这正是智能制造对未来工业的生动诠释。

在原能细胞产业园,同学们触及了科技的另一重温度——生命健康。这里聚焦于自动化智能化深低温生物冷冻设备研发、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全自动化细胞库建设等前沿领域,展现出生物科技如何逐步改变现代人的健康管理方式。

通过企业导师的系统讲解,同学们逐步建立起对精准医疗、细胞治疗、细胞冻存银行等概念的认知,实地观摩高科技细胞存储设备,解析其自动化流程的精妙设计。

参访中还设置了互动实验环节:亲手提取香蕉DNA的实操体验与液态氮冷冻复活小金鱼的演示,让高深的生物技术“看得见、摸得着”,也为这场联合参访增添了探索的趣味与温度。
大国重器·中国制造,传承工业精神

作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宝钢以约25平方公里的辽阔厂区——近乎整个澳门的面积,向同学们展现了何谓“工业巨擘”的硬核实力。

在宝钢历史陈列馆,同学们通过图片、实物与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其“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理念,也从一部奋斗史中,读懂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艰辛与荣光。

▲2050热轧第一卷
步入2050热轧产线,高温与机械的轰鸣瞬间将同学们包裹。这条始于1989年的“功勋产线”,如今已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钢坯在秒级精度下完成轧制,水幕喷洒瞬间汽化,机器人自动为通红的钢卷贴上标签。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宝钢的钢铁强音不仅未曾消逝,反而在岁月的淬炼中愈发响亮。

从1992年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港口机械的领军者,振华重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重型装备的自主创新史。

在长兴基地码头,巨大的岸桥如钢铁巨人般屹立,它们不仅是港口作业的核心设备,更是中国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从早年整机运输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打破垄断,振华重工以不屈的意志书写了中国制造的传奇。

在企业文化展厅,同学们通过一幅幅历史影像、一件件珍贵展品,深入了解振华重工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上的坚实步履,也在讲解中真切感受到——大国重器,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29楼观景平台鸟瞰长兴基地码头
在宝钢与振华的钢铁洪流中,读懂的是坚守与创新的重量;在健康净水与原能细胞的科技前沿,看见的是生命与未来的温度。这场跨越“硬制造”与“软科技”的探索之旅,拓宽了同学们的产业视野,深化了对专业方向的理解,更在许多人心中埋下了理想与热爱的种子。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当课堂的理论在现实中验证,当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浪潮共振——我们相信,今日走过的路、震撼心灵的景,都将是未来你们构建梦想、引领时代的坚实基石。